《大道之行》中国公共艺术展在卡塞尔举办
10月2日开幕,明年2月18日结束
2012德国“中国文化年”中最大的视觉艺术展览“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于10月2日在卡塞尔开幕,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卡塞尔市市长贝尔特拉姆•希尔根、以及该展的三位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柏林自由大学文化管理与传媒学院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和部分艺术家出席了在市政厅举行的开幕式。
史明德大使在讲话中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多样的发展格局。此次展览的作品展现了每位艺术家个性的观念,个性的视角和体验,还有崭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他还指出,中国艺术家特别是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思想都非常活跃,也很敏锐,他们的艺术表达拥有完全的自由。
希尔根市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公共艺术展对卡塞尔市来说意义重大,这是继卡塞尔文献展之后,在2013年卡塞尔纪念建城1100周年的庆典之前的一项重要活动。
中国公共艺术展是中国在海外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公共艺术展示,也是中国文化年中的重要项目。该展包括了21个艺术家的21件作品。展览将展出至2013年2月18日。
本次中国公共艺术展由中国美术馆、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联合主办,余丁、范迪安、克劳斯・希本哈教授担任策展人,共展出国内从事公共艺术创作的21位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据主办方称,“中国公共艺术展”耗资约200万欧元,90%的资金由中国企业赞助,其余的由中国文化部提供。卡塞尔市参与了展览的组织工作。
展览出作品包括雕塑、装置、新媒体表演等多种形式,22位参展艺术家都是目前在中国活跃的中青年艺术家,其中还包括几位最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在以文献展著称的德国卡塞尔,从市中心广场到商业步行街,从文献展主展场到河滨绿地,到处可以看到体量巨大的中国艺术作品。参展作品分别位于卡塞尔市中心城区的醒目位置,由此让中国当代艺术走进西方观众的生活空间,走进卡塞尔的城市文化与记忆。
与以往的国际交流展览相比,此次展览聚焦于“对话”与“交流”,以全新的视野和组织策划方式体现国际艺术交流的深度与广度,特别是在文化层面上不同国家艺术之间的对话。展览以“对话”为线索组织与策划每一个环节,以“对话”为关键词串联起作品之间的内在逻辑,这些“对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城市历史对话。许江的《葵园》、邬建安的《图腾》、史金淞的《假山石》等凸显了作品与城市历史的对话。
三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话。此次展览中也有一些作品从东西方文化的共性与差异中寻求切入点,向公众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共生。例如,向阳的《中国风景》、丁乙的《如意·十示》、毕横的《解放》、缪晓春的《雅各布祝福约瑟夫的子女》、朱锫的《意园》、许俊杰的《寻找你》等作品的创作观念都体现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对话。
2007年,艾未未在卡塞尔文献展上的首次亮相使他在德国声名鹊起。卡塞尔市长希尔根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此次展览虽然是一件“了不起的礼物”,但他同时提醒人们关注卡塞尔的老朋友艾未未的命运。希尔根说,德中两国尽管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但也不能忘记双方在公民自由等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